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方向
应用分子毒理学
时间:2011-05-26 阅读次数:

    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与农药和重金属毒理相关基因的克隆、特性鉴定及基因组学分析,从分子水平揭示昆虫的抗性机制及毒性物质对靶标及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为害虫的有效控制及新农药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飞蝗杀虫剂解毒酶系的分子特性及其在抗药性中的作用 
    
近年来飞蝗的抗药性问题已有报道,抗性可导致防治成本提高、害虫猖獗发生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研究飞蝗抗性产生的生化和分子机制,对于延缓抗性的产生、建立灵敏的抗性监测技术和有效的抗性治理策略是十分必要的。本课题组以飞蝗ESTs数据库为平台,从生化水平和分子水平对其解毒酶系进行系统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研究解毒酶系基因在抗性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将为深入了解飞蝗的抗性机制,探索飞蝗抗性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飞蝗几丁质合成代谢机制及害虫有效控制研究
   
几丁质合成代谢是昆虫等节肢动物特有的生物学现象,由于人类和高等动物不存在几丁质,几丁质合成代谢途径已成为害虫防治的首选靶标。本课题组围绕飞蝗几丁质合成代谢的关键酶,进行系统的分子特性鉴定、功能解析及激素调控机制研究,进一步开展转基因作物表达dsRNA进行害虫防治的应用研究。旨在筛选飞蝗发育过程中重要的几丁质代谢酶基因,为基于RNA干扰的害虫有效控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本课题组还研究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农业蝗虫的毒理机制,研发高效的蚧虫、松毛虫微生物杀虫剂,探索农林害虫有效控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3、农业蝗虫重金属毒理学研究 
    
模拟昆虫生态系统,研究镉、铬等重金属在蝗虫体内的生物累积和代谢,探讨中华稻蝗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揭示在重金属胁迫条件下蝗虫机体的调节反应及解毒酶系统的作用机理,寻找可反映环境污染状况的生物监测指标,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版权所有©www.winsb111.com 联系电话:0351-7251525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邮编 030006) (晋)ICP备05000471号
建议浏览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Mozilla1.7、IE6.0版本浏览器